在全球目光高度集中于俄乌战场的同时,巴以局势却悄然走向失控边缘,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现象接连出现。以色列这个一向以团结著称的国家,如今却爆发了大规模的移民潮,这无疑反映出其内部的紧张局势与民众情绪的动荡。同时,多名以色列高级官员宣布退出紧急联合政府,离开战时内阁,这又为局势的复杂化增添了新的变量。那么,这一系列混乱局面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
在以色列军队对加沙难民营进行猛烈空袭,并成功解救了四名被扣押人质后,内塔尼亚胡做出了让人咋舌的决定。他下令以色列军队不再仅限于加沙地区的战斗,而是准备开启针对叙利亚和黎巴嫩真主党的新战线。实际上,以色列在今年年初就对黎巴嫩首都进行了空袭,导致包括哈马斯重要人物在内的七人遇难。这一行动使得哈马斯立即终止了与以色列的所有谈判,也进一步导致巴以冲突的升级。
展开剩余83%与此同时,黎巴嫩方面也对国际社会发起了控诉,指责以色列在冲突中实施的袭击和暴行。而叙利亚则对以色列发出警告,开始向戈兰高地的以色列控制区发射导弹,准确打击其军事目标。从那时起,巴以冲突逐渐演变为一个多方势力参与的复杂局面,不再局限于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单一冲突。例如,胡塞武装频繁对美国实施无人机袭击,试图干扰以色列的后方支援,而伊朗则趁机派舰前往红海,表明对胡塞武装的支持。此外,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几乎天天受到伊拉克民兵的火箭袭击,虽未造成重大损失,但足以分散美方对以色列的关注。
另一边,黎巴嫩真主党也开始对以色列展开反击,向以色列北部驻军发起大规模攻击。哈马斯则在加沙地区与以军展开斗争,虽然在多方面处于劣势,但仍通过地形优势拖延以色列的攻势。而与以色列关系紧张的叙利亚也不甘示弱,频繁派遣地面部队进攻戈兰高地。尽管以色列在中东被视为军事强国,其资源有限、领土狭小、人口不多的现状依然无法忽视。若持续面对周边国家的联合围攻,以色列终究可能会陷入被拖垮的境地。
过去,以色列有美国的支持作为后盾,但如今美国也被俄乌战争及红海地区的混乱所困扰,对以色列的援助显得捉襟见肘。也许是意识到多方冲突的局面难以逆转,内塔尼亚胡最终决定孤注一掷,增加新战线。可是,无论内塔尼亚胡的决定动机如何,同时面临三条战线的压力,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将是极大的挑战,前景不容乐观。
不久后,内塔尼胡的这一决策开始显现出诸多负面效果。以色列军队于6月3日毫无预警地对叙利亚某城市展开攻击,标志着内塔尼胡所开启的第三战线正式拉开帷幕。尽管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战线和黎巴嫩战线上已陷入僵局,内塔尼胡仍坚持开启叙利亚战线,其意图令外界感到困惑。在巴勒斯坦战线已经让以色列军队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增加两条战线的战斗,难道不是在自寻死路吗?
然而,以色列内部也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在耶路撒冷时间的6月9日,战时内阁成员本尼·甘茨公开宣布退出紧急联合政府。随之而来的,还有内阁观察员艾森科特与另一位内阁成员特罗珀的辞职。这些人多为以色列左翼阵营的国家团结党成员,他们的退出不仅象征着以色列内部对战争局势的分歧,同时也意味着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右翼阵营及极右翼党派将毫无阻碍地实施更为激进的政策。这一瞬间,政坛的倾向极化或许使得以色列民众对当前战争局势的悲观预期愈加深重。
因此,短时间内,以色列的移民潮愈发严重,最高时每天竟有超过三万人选择离开。据某些媒体的报道,自去年10月7日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46万以色列人选择离开这个国家。虽然对于14亿中国人而言,这一数字未必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对于总人口不足957万的以色列来说,这笔移民人数占比已接近5%。其中,约20%的人拥有双重国籍,并且在“阿克萨洪水行动”后选择从国外赶回参军,他们对国内外局势以及战争性质的变化具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些曾经在国家危难时刻毅然回归参军的逃离者,如今在以色列扩大战争、急需人手时选择离去,意味着他们或是对战争的正义性生疑,或是预判到不利局面的到来。这种能在国家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的情况下,顺利移民的人,往往非富即贵。有钱人和有权人在困境中纷纷选择逃避,而广大平民则不得不面对战争的残酷现实,这无疑是一个国家难以回避的沉重责任。
以色列历史上经历过五次中东战争,似乎从未惧怕多方围攻。然而,时代与局势早已不同于以往,如今以色列所处的地位与以往也不再相同。如果其继续选择战争,将给周边国家和自身带来难以承受的灾难与损失。
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2024-06-16:以色列将双面开战?和黎巴嫩真主党冲突升级,边境小村遭以袭击188次,800人逃离
国际在线:2024-06-10:甘茨宣布退出战时内阁 以色列或将更加激进?
发布于:天津市晟红网-配资之家网-股票配资第一门户-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